document.write('
')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今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迎來成立70周年的紀念。這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一件盛事,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建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團結帶領一代又一代民間文藝家和民間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與社會同發展,譜寫了民間文藝事業的壯麗詩篇。
中國民協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
一、培根鑄魂,擔當民間文藝使命
1950年3月29日,新中國剛剛成立,民間文藝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就發起成立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組織實施中國民間文藝的傳承與研究工作?!懊裱袝背蔀槊耖g文藝發展與研究的專門機構,當時的根本任務是:“廣泛的搜集我國現在及過去的一切民間文藝資料,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繼承解放區民間文藝傳統,高揚“民間文藝為新文藝服務、為新生活服務”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文藝熱情開展田野采風,搜集各民族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史詩、長詩,不少作品由此寫入了我國的文學史和文化史,對民間文藝的傳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國民間文藝的學科建設、學術思想與文藝實踐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民協團結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全面推進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了力量。從1978年起,全國民間文學搶救性調查普查在全國各地形成熱潮,優秀民間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和翻譯出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老一代民間文藝的研究者、創作者和千千萬萬基層工作者,行走田野,默默耕耘,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民間文藝做出了堅實的貢獻。
自1983年起,中國民協主持實施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調查編纂工作。參與這項工作的專家學者幾乎覆蓋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所有民間文藝中堅力量,近30年的時間里,搜集了數十億字的珍貴資料,挖掘出一大批珍貴的民間文學作品,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民間故事家和民間歌手,發掘了56個民族民間文學的浩如煙海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文學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工作實踐經驗和田野普查成果,為中國民間口頭文學的搶救與保護工作樹起了一座文化豐碑,體現了民間文藝工作者勇攀新高峰、筑夢“文化長城”的使命擔當。
1987年5月,“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更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進一步組織、規劃、指導全國性民間文學、民間藝術及民俗文化的考察、采集、保護、傳承與研究工作,組織開展國內外有關民間文藝的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民間文藝匯演活動,舉辦民間文藝“山花獎”評獎,建設民間文藝之鄉,保護民間文藝工作者權益,全方位服務推動中國民間文藝事業發展。
進入21世紀,中國民協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職責和歷史使命,確立了“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為龍頭、帶動協會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把民間文藝發展作為振奮民族精神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爸袊耖g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動員全國廣大民間文化工作者對民間文化遺存進行廣泛深入的普查,盤清民間文化家底,不僅取得了搶救保護的文化成果,深刻呈現和展示我國民間文化生態,而且增進了全社會對民間文藝搶救、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廣泛共識,在全社會掀起了民間文化關注與搶救保護的熱潮,形成了廣泛的社會文化風尚。
新時代,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民間文藝開啟了新的征程?!吨袊耖g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兩大工程”全面啟動,為中華民族保留彌足珍貴的文化記憶,留存代代共享的民間文學大系;系統輯錄民間文學、民間工藝,為民間藝人立傳,為民間文藝鑄魂,書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