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匯的窗口,也是中國現代新文化的中心,新思潮、新文化源源不斷通過上海傳入中國。上海亦是近代中國的出版中心。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一個以黨刊、黨報、出版社(印刷廠)為中心的無產階級出版系統在上海初步建成。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后,非常重視對宣傳和出版工作的領導,中共一大便明確了“超過十人的黨的地方委員會應設宣傳委員一人”的規定。1924年5月,中共正式成立中央宣傳部,主管黨的政治宣傳工作,宣傳部內還“特別設立一個編輯委員會”,以主持中央一切機關報的編輯工作。黨的宣傳工作的重鎮就是上海,中共中央先后在上海建立的出版發行機構有: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長江書店、華興書店等,這些書店始終把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及其通俗讀物,宣傳黨的綱領和主張的書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及其外圍組織如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出版了大量機關刊物,如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機關報《勞動周刊》、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報《先驅》等;中共早期不斷擴大其思想理論陣地、壯大其組織隊伍、拓展其社會基礎,商務印書館、生活書店、新知書店、讀書生活出版社等民營出版機構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上海作為輿論重鎮,其影響輻射全國。
(一)《新青年》——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
老漁陽里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新青年》編輯部、新青年社編輯部
法大馬路(今黃浦區金陵東路279號)——新青年社總經售處
1920年6月中旬,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在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創建后,通過改造和創辦進步報刊,在宣傳工作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1920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一份黨刊《共產黨》月刊秘密創刊,主要介紹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概況,尤其是重點關注俄國的革命經驗;批評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國情,思考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缎虑嗄辍贰豆伯a黨》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下兩顆璀璨的雙子星,成為引領時代轉向的風向標與時下輿論的主陣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與此同時,成立新青年社作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出版發行機構,除刊行《新青年》,也出版《勞動界》《上?;镉选返让嫦蚬と撕偷陠T的雜志,總經售處位于法租界大自鳴鐘對面新青年社?!秳趧咏纭泛汀渡虾;镉选肥邱R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文化形式,是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從事工人運動的良好開端。新青年社從1920年秋開始,陸續推出“新青年叢書”,書目廣告列有10種,實際付梓8種。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有:李季譯《社會主義史》,黃凌霜譯、張伯堅?!墩軐W問題》,惲代英譯《階級爭斗》等。
(二)又新印刷所與《共產黨宣言》
辣斐德路成裕里(今復興中路221弄12號)
《共產黨宣言》是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綱領性文獻。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史上,《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傳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919年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陳望道,收到邵力子來函,提及《星期評論》周刊主編戴季陶擬邀請陳為該刊翻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欣然應允后,回到家鄉義烏分水塘村,“費了平常譯書的五倍工夫,把彼全文譯了出來?!?920年5月,陳望道帶著譯稿趕赴上海。然而,《星期評論》卻被迫????!豆伯a黨宣言》中譯本不得不另找機構出版。當時,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在上海辣斐德路成裕里12號成起了名叫“又新”的小印刷所,意蘊“日日新,又日新”之意,主要譯介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帶來的馬列主義著作和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文獻。
1920年8月,承印的第一本書便是陳望道翻譯、陳獨秀和李漢俊校對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之后又印刷了《馬格思資本論入門》等一批革命書籍。所印一千冊《共產黨宣言》很快贈售一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連續印刷兩次,這在馬克思主義著作出版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之后,各地爭相翻印,不斷再版?!豆伯a黨宣言》全譯本在上海的出版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最重要的理論創新,對中共早期黨組織的發起和組織、以及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三)從人民出版社到上海書店
輔德里625號(今老成都北路7弄30號)——人民出版社
振業里11號(今人民路1025號)——上海書店
上一篇: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舉行
下一篇:章培恒先生與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